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梨树模式”
作者: 沈阳站 更新时间: 2025-03-21
一、什么是梨树模式?
为了有效遏制东北黑土地退化,专家们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最终研发了适合东北玉米种植的“梨树模式”,采用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地肥力和保水能力,实现了减化肥、省人工、保产量的效果。
具体地说,“梨树模式”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是以作物秸秆覆盖免耕栽培为核心,包括机械收获与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与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轮作等技术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梨树模式”拥有一整套技术标准体系、农机配套体系、推广应用体系。
梨树模式的诞生就是为了能够解决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保护性耕作就是为了能够让耕作得到更加可持续地进步和发展。
二、解读梨树模式
“梨树模式”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梨树县农业推广部门等联合研发,适于东北黑土地保护的有效技术手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模式。
东北耕作的土地有过长时间只种不养的情况,玉米生长会吸收土壤养分,但是玉米成熟后的秸秆主要的处理方式是移走或就地焚烧,而非将吸收的养分再次循环给土地进行补充。“梨树模式”提倡秸秆覆盖,能够有效滋养土地,让土地恢复肥力。
以往东北地区为了追求粮食产量很少进行轮作,玉米的经济价值高于大豆,因此农民会选择连作玉米,连续的玉米种植对于土壤肥力是一种很大消耗,不利用可持续发展,梨树模式提倡的轮作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梨树模式”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东北黑土地由于土壤侵蚀、高强度翻耕、作物连作、有机投入不足和秸秆焚烧导致的土壤变薄、变瘦和变硬等问题,为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复重建黑土地生产生态功能、维持土壤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科技支撑。
三、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的“梨树模式”
梨树模式主要包括玉米秸秆覆盖均匀行技术模式、宽窄行技术模式、原垄垄作技术模式及条带浅旋技术模式。
均匀行技术模式是指前茬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量均匀覆盖地表,当年春季采用均匀行免耕播种的技术模式。下一年保持原行距,在前茬的行间播种,实现年际交替轮换,均匀行行距一般大于60cm。
宽窄行技术模式是指收获后秸秆全部覆盖地表,采用集行机集行,宽窄行免耕播种,秸秆在行间交替(或间隔)覆盖还田的技术模式。上年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后,在原均匀行距条件下,采用集行机集行秸秆,相邻两行或三行合并种两行,形成窄行作为苗带、宽行放置秸秆的种植模式,宽行、窄行隔年交替种植。
简称原垄垄作技术模式是指机械收获后秸秆集中覆盖在垄沟、每年播种在相同垄上的技术模式。上年玉米收获的同时粉碎秸秆,还田覆盖在垄沟,翌年春季在垄中央或垄侧进行免耕播种,可在6月中下旬进行中耕培垄作业。 苗带浅旋技术模式是玉米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覆盖在地表,首先用秸秆集行机集行后露出苗带,然后用旋耕机浅旋苗带,翌年春季直接播种。
除上述模式外,还有还田二比空种植技术模式:上年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后,翌年春播前采用集行机集行秸秆,在原均匀行距条件下,“种两行,空一行”,形成窄行作为苗带、宽行放置秸秆的种植模式。宽行、窄行隔年交替种植;高留茬还田技术模式:上年玉米收获时,高留根茬〉40厘米,上部秸秆还田覆盖地表,春季采用均匀行或宽窄行模式进行播种。
四、“梨树模式”的实施效果
1、培肥地力
连年秸秆覆盖还田,土壤有机质呈递增趋势,表层0-5cm形成有机质积累,秸秆全覆盖免耕14年后,由于秸秆在地表覆盖,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是自上而下的,土壤表层(0-5cm)的有机质积累最为明显,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007年的22.7g/kg增加到2018年的29.9g/kg,增加比例达32%,同时,减少化肥使用量20%左右。
2、防风蚀水蚀
风蚀和水蚀带走大量肥沃的表土,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秸秆覆盖在地表,等于给大地盖上一层被子,刮风时,减少了风对土壤的侵蚀,降雨时防止了水对土壤的侵蚀。30%的秸秆覆盖,可以减少平均可减少径流量60%、减少土壤流失80%以上。
3、改善土壤生物性状
秸秆还田,为土壤生物供应了充足的养分;耕作次数的减少,保护了土壤生物。2017年7月,在连续实施秸秆全部还田10年的地块测定,每平方米蚯蚓的数量60-100条,常规耕作只有3-5条。大量蚯蚓等生物活动,对疏松土壤、加快秸秆转化、促进土壤熟化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4、蓄水保墒
秸秆覆盖保护了土壤入渗能力,同时也能阻止径流,可以把更多的雨水蓄留在耕层;秸秆覆盖在地表阻挡阳光的照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干旱时,保存在耕层中的水分及时的补充给作物;全部秸秆覆盖地块,相当于增加40-50mm降水,延缓旱情5-7天。
5、保护环境
大面积实施可以有效抑制“沙尘暴”。此外,有效避免了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实施保护性耕作,作业次数的减少,作业强度的降低,减少机器进地次数3次至5次,减少燃油消耗1/3左右;秸秆还田5年以上的地块,腐烂的秸秆逐年释放养分,每年少施用20%左右的化肥,仍然保持粮食稳产高产;秸秆焚烧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减少烟尘污染和碳排放。
6、稳产高产
秸秆腐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有益生物增多,土壤结构得到了改善,肥料利用率提高。在这些有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可以保持持续稳产高产,在干旱年份基本不受旱灾影响,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梨树镇高家村十年的定位试验中,一般平均产量比对照高出5%至10%。
7、节本增效
与两次甚至多次农机进地的土壤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播种机仅仅一次作业工序完成播种意味着拖拉机及劳动力作业时间的减少或者相同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播种面积,作业环节少,作业费用低,生产成本大大节约,劳动强度也明显降低。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000-1500元。
五、“梨树模式”的推广
从2007年到2020年,从对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攻关探索到打造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梨树模式”,14年间,积淀了渐渐“黑”起来的农田和越来越多对“梨树模式”的认可。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梨树县,在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地块,听取吉林省和梨树县农业发展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情况汇报后说道,“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但目前,我国东北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因此,保护性耕作的实施和推广愈发重要。”提出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梨树模式被大众更广泛地传播和学习,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保护性耕作推广。
来源:黑土地发布2025年03月20日。